免费获取方案与报价
免费申请
● 请正确输入手机号方便联系你发表于 2017-08-09 16:43 查看 3591 回复 3
大概12 3年前建的房子~那时候建2楼~当时没那么发达打的是松木桩(以前打水泥桩可是很贵~而且普遍都是打松木桩的)~前几个月我们加到3楼了~没想到~一个月后地板竟然往下沉了~大概是承受不住~出现了一条大约5厘米的裂缝~很多瓷砖铺贴也有小裂缝了。。。这该如何是好啊~变成危楼的话~万一房子出现更糟的状况我们一家不就成了没房子吗。。一想道这就伤心。。早知道一家人逼一点也可以住就不加上去了。。。。。有没有大哥知道怎么办啊。。谢谢了
地基下沉治理方法 :
1.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理加固。在加固之前,应做好对裂缝的勘察,掌握裂缝开展规律,再根据裂缝程度,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2.一般性裂缝,如若干年后不发展,则可以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可采用填缝修补或灌浆修补。填缝修补分为水泥砂浆填缝和配盘水泥砂浆填缝,工序为: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到工具将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107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入砖缝;配筋水泥砂浆填缝则每隔4—5皮砖,在砖缝中先嵌入钢筋,然后按上述工序进行处理。灌缝修补是用压力设备把水灰比为0.7—1.0的水泥浆液压入墙体内,使裂缝粘合。
3.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应进行加固处理。因墙体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墙面可敷贴钢筋网片,网片用中φ6@100—300双向或中φ4@100—200双向钢筋网,并配置穿墙拉筋加以固定,然后灌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水泥砂浆加固。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灌浆后应养护护七天左右。
4.加强上部结构钢度,可采用钢筋、型钢拉杆或在墙体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强度等级为C15—C20的混凝土,截面不小于120×180mm,配筋可采用纵向φ4@10—14箍筋φ6@200—250,每隔1.5—2.5m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体与墙体拉结好。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洇水以加强粘结。
防止地基下沉的措施:
一、建筑设计方面
1.建筑物体型诮力求简单。
建筑物立面的高差不宜悬殊,接受荷载差异不宜太大;在平面上形状诮力求简单,尽量
避免凹凸转角,同时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其整体性和搞变形能力降低。另外,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和从基底算起的高度之比),其越小,整体刚度越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一般控制在2.5左右。对于砌体刚度,应合理布置纵横墙。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宜。
2.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的沉降不相互影响。一般在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等设置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建筑物越高(层数越多),缝就越宽。具体缝宽和构造见规范及有关资料。
二、结构设计方面
1.减轻建筑物自重。
减轻建筑物自重可以减小基底压力,是防止和减轻不均匀沉降很重要的途径。实际中可采用轻质材料,如多孔砖墙或其他轻质墙体;选用轻型结构,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以及各种轻型空间结构;选用自重较轻、覆土较少的基础形式,如浅埋的宽基础、有半地下室或地下室的基础,或者室内地面架空地坪等。
2.设置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在建筑物的墙体里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其抗弯刚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发展。
三、施工方面
1.在基坑开挖时,不要扰动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mm左右的土,待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挖除。如坑底土被扰动,应挖去,用砂、碎石回填夯实。要注意打桩、井点降水及深基开挖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2.在已建成的小、轻型建筑物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土方等重物,以免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
回复 举报
一般高楼地基下沉很多都有发生的,楼主所说的地基下沉问题还需要找专业的加固公司解决才可以,因为地基下沉是一个很难停止的,虽然下沉不是很快,但是时间久了就会下沉越多,最后导致安全隐患。鉴于你房子出现了裂缝,说明地基下沉有不均匀的现象,导致房子有轻微的倾斜,所以要赶紧找专业的地基处理公司做吧
回复 举报
河南灿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持有建设部颁发的特种行业专业工程施工资质,精耕地基加固、建筑物纠偏、房屋纠偏十余年,持有多项专利技术,独创“以土治土”新工法,200余项纠偏成功案例,特聘教授级高工,免费为客户量身打造专家级加固施工解决方案,免费实地勘验现场,非施工原因,公司提供终身质保,欢迎来电垂询!公司经常不间断性的举办各类针对地基加固、建筑纠偏的经验学术研讨会,恭侯您介时莅临指正!18539261259微信同号
回复 举报